脑卒中患者康复应该怎么做?脑卒中又称中风,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,多发生于中老年人,致残率高。据统计,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约200万,其中70%-80%因残疾不能独立生活,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,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。
众所周知,中风是一种急性病,发病危险,需要紧急救治。然而,许多人不知道中风治疗后如何康复。
人们常问:中风患者要不要休息?还是必须接受康复治疗?什么时候开始康复最合适?中风康复的类型有哪些?家人应该怎么办?...
中风后康复?康复意识不够
有的中风患者因运动功能障碍而不愿活动,有的患者中风后觉得必须卧床休息。然而,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,长期卧床休息可能会带来诸多不良后果。
中风后不愿活动或少活动,是中风患者康复的“大忌”。肢体瘫痪后的康复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。如果患者过于不活动,甚至不活动而经常卧床休息,不仅会导致骨质疏松、肌肉萎缩、体质逐渐下降,更重要的是会错失功能恢复的机会。,使肢体功能的恢复不能达到最佳状态。
中风康复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
“救人最重要,康复不着急”,“中风后需要休息,康复可以慢一些”。中风后,许多患者和家属因抢救及时幸运地挽救了生命,但往往耽误了时间。这是一次极其宝贵的康复治疗机会。更何况中风康复只是锦上添花,可做可不做。
其实,这是错误的!康复不是疾病治疗的附属品。两者同等重要。而且,中风康复一定要尽早开始,以免错过康复的黄金期!
中风康复越早恢复效果越好
根据《中国脑卒中康复指南》,脑卒中后开始康复的条件是生命体征平稳,神经症状无进展48小时后方可开始康复训练。也就是说,当患者的血压、体温等恢复正常,肢体麻痹的症状不再加重时,康复就可以从病床开始,而不是像很多人误认为下病床一样想一想,慢慢恢复也不迟。
而且,研究表明,在中风幸存者中,如果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,90%的患者可以恢复行走和生活自理的能力,30%的幸存者可以恢复一些轻度的工作。
相反,如果不进行康复治疗,这两个方面的康复机会只有6%和5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