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折是常见的创伤,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,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。对于骨折患者而言,如何加速骨折恢复是最为关心的问题。掌握有效的恢复方法以及科学的护理建议,能够帮助患者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。
一、有效恢复方法
(一)遵循医嘱,规范治疗
骨折后,及时前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是关键。医生会根据骨折的类型、部位和严重程度,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。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复位和固定。手法复位适用于骨折移位不严重的情况,医生通过专业手法将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位置;而对于复杂骨折,手术复位并使用内固定器械(如钢板、螺钉)固定骨折部位,能确保骨折端稳定,促进愈合。此外,在恢复过程中,患者务必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服药,如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骨肽片等,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。
(二)科学的康复训练
早期肌肉训练:骨折后的 1 - 2 周内,骨折部位尚不稳定,此时应以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为主。例如上肢骨折患者,可进行握拳、伸指练习,每次保持 5 - 10 秒,每组重复 10 - 15 次,每天进行 3 - 4 组。这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防止肌肉萎缩,为后续康复打下基础。
中期关节活动:2 - 4 周后,骨折断端开始形成初步连接,在继续肌肉训练的同时,可逐渐增加关节的被动活动。由家人或康复师协助,缓慢、轻柔地活动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,活动范围由小到大,每个关节每次活动 10 - 15 次,每天 2 - 3 次,以预防关节粘连,恢复关节活动度。
后期主动锻炼与负重训练:4 周以后,骨折部位相对稳定,应逐渐增加主动锻炼,如关节的主动屈伸、旋转等。对于下肢骨折患者,还需根据恢复情况进行适当的负重训练,从借助拐杖部分负重行走,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行走,增强肢体力量和协调性。
(三)合理饮食,均衡营养
蛋白质摄入: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重要原料,骨折患者应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,如瘦肉、鱼类、蛋类、豆类、奶制品等。每天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,有助于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和肌肉的恢复。例如,每天可食用一个鸡蛋、一杯牛奶、适量的鱼肉或鸡肉。
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:维生素 C、维生素 D、钙、锌等维生素和矿物质对骨折愈合起着重要作用。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,如橙子、草莓、西兰花、菠菜等,以补充维生素 C;适当晒太阳,促进身体合成维生素 D,同时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,如豆制品、虾皮等。锌可从瘦肉、海鲜等食物中获取。
二、护理建议
(一)日常生活护理
饮食协助: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,家人应协助其准备营养均衡的膳食,根据患者口味和消化能力合理安排食物种类和烹饪方式。在进食过程中,注意食物温度和进食速度,避免呛咳。
起居照料:保持患者居住环境舒适、安全,定期更换床单、被罩,保持床铺清洁干燥。协助患者进行洗漱、穿衣、如厕等日常活动,根据骨折部位不同提供相应帮助。如上肢骨折患者穿衣时,先穿患侧,后穿健侧;脱衣时则相反。
皮肤护理:长期卧床的骨折患者容易发生压疮,护理人员需定时为患者翻身,一般每 2 小时一次,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。同时,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尤其是容易出汗的部位,如腋窝、腹股沟等,可适当涂抹润肤霜,预防皮肤破损。
(二)心理护理
骨折患者在恢复过程中,由于身体疼痛、恢复缓慢等原因,容易产生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。家人和医护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,倾听其心声,了解心理需求,及时进行情绪疏导。向患者介绍骨折康复的成功案例,增强其康复信心,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,保持乐观心态,促进身心全面康复。
骨折的恢复需要综合运用有效的方法和科学的护理。患者积极配合治疗,遵循这些建议,定能加速骨折恢复,早日回归正常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