脑梗塞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,但在传统的护理诊疗中,只注重抢救患者的生命而忽视其能否生活自理和回归社会,给患者留下终身残疾。因而,把握住脑梗塞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时机,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置,对降低病后致残率,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。
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具体措施
1、首先保持肢体功能位置
预防关节畸形患者取仰卧位,保持瘫痪肢体于功能位,即肩外展50,内旋50,屈50,将整个上肢放在衬垫上,放置肩内收,上肢肘微弯曲,手关节适当保持轻微掌屈度,手握健身球或纱布卷,拇指对掌,患侧下肢及膝关节略曲,在膝下置一小枕,腿外侧放沙袋,以防止其外展、外旋。为预防垂足的发生,使用护架支撑盖被,以免床尾被子塞的过紧或在脚下放一块合适的足板,使足背和小腿呈90角
2、肢体功能锻炼早期进行
以防发生废用性肌萎缩脑梗塞患者若无意识障碍,生命体征平稳,神经系统体征不再进展,则在发病后24h开始进行肢体按摩和关节活动,病情严重者可选择在患者渡过危险期后的1周进行。
(1)被动运动:早期进行肢体被动运动,操作由护理人员帮助进行,有目的、有计划地活动瘫痪肢体的肌肉,防止关节肌肉废用性萎缩。一般先活动大关节,后活动小关节,运动的幅度从小到大,由健侧到患侧,包括关节各个方向的被动运动。
(2)翻身、按摩:经常翻身变动体位为仰卧位、侧卧位和半俯,在变动体位后,应及时将患者的肢体置于功能位上。给患侧上下轻柔而有节律的按摩使其放松,按摩胸大肌,以减轻其痉挛性收缩以免妨碍肩活动。
3、床旁肢体功能训练
指导患者由卧位;坐位;立位;站立;行走。
(1)主动训练:指导患者健肢主动运动或协助患肢被动活动;患肢主动运动是用意志支配发生神经冲动,使瘫痪肌肉收缩,然后做助力运动,进而做主动运动。
(2)坐起训练:由于病人长期卧位全身状态不佳,突然坐起可发生面色苍白,眩晕等不适症状。为避免上述症状发生,可由护理人员协助坐起,一般用活动靠背进行训练,需靠背坐起有一定耐力后,改为不用靠背独立坐起。
(3)立位训练:先使患者在帮助下扶支撑物站立,并多次重复至徒手站立;由坐位自己起立时,起立时先俯身向前,然后挺直躯干;两下肢分开先健侧后患侧轮流支持体重,基本稳定后,即可转入步行训练。
(4)行走训练:患腿肌力已达IV级时,可开始用步行辅助器训练步行,护理人员训练患者站立行走时要站在其的患侧,借助护理人员的内侧腿拖带患者患侧下肢向前行走,并可用绷带系于患者足部用健手将患肢前拉。
温馨提示:早期功能锻炼意味着积极创造重建运动反射的条件,抓住早期可塑性强的特点,进行肢体功能锻炼,不仅可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,而且可缩短恢复时间,节约费用,同时避免再次损伤的发生,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。